欢迎您访问金年会·诚信至上金字招牌官方网站!
服务热线:020-123456789
  • 产品
  • 文章

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安卓版下载

【金年会】女同胞注意了,清明前后鬓边戴柳球,可保红颜不老

来源:金年会·诚信至上金字招牌  更新时间:2024-04-19 11:08:12


清晓妆成寒食天,女同柳球斜袅间花钿,胞注边戴不老卷帘直出画堂前。意清

这是明前唐人韦庄在词中记下的清明前后的习俗——戴柳球。

这一习俗到清代仍然盛行。后鬓红颜《清嘉录》记载:“妇女结杨柳球戴鬓畔,柳球金年会云红颜不老”。可保

那么,女同柳球是胞注边戴不老什么呢?

学者解玉峰在其编著的《花间集笺注汇校汇注汇评》中解释说:柳球,弯曲柳枝成球形。意清清明日妇女有带柳的明前风俗。

宋协周、后鬓红颜郭荣光主编的柳球《中华古典诗词辞典》则解释为:古代妇女的首饰。

谢永芳校注《韦庄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》中说:柳球,可保即柳圈。女同金年会下载旧俗,清明节戴柳圈发饰以去毒避邪。段成式《酉阳杂组》卷一:“三月三日,赐侍臣细柳圈,言带之免毒。”张炎《庆春宫》序云:“都下寒食,游人甚盛,金年会娱乐水边花外,多丽环集,各以柳圈袯禊而去,亦京洛旧事也。”

周世伟在《韦庄词汇释别解》:柳球,团团之柳絮。一说即柳圈,一种首饰。

这几种说法都有些差强人意。柳圈造型平面,柳球造型立体,两者绝非一物。“弯曲柳枝如球形”,虽立体,但戴在头上,无论是重量还是体积,终是蠢笨了些。而笼统说是古代妇女首饰,却为何要和清明扯上关系?难道这种首饰只能清明前后戴,其他时间不可戴?

诗词源于生活,时移世异,有些民俗活动消失了,但有些民俗活动却保留至今。唐人笔下的“柳球”正可向生活中去寻找。

潘君明、高福民主编的《苏州民间故事大全》里说了一个“三月初三插柳球”的故事:每年农历三月初三,江南水乡家家户户都要折几枝刚爆芽吐叶的柳条,连皮带叶捋至柳梢,挤成一个柳球,插在大门门框上。

这里就提到了苏州民俗中的柳球做法。

无独有偶,扬州人汪曾祺在《大淖记事》里也提到柳球的做法,他说:清明插一个柳球(杨柳的嫩枝,一头拿牙咬着,把柳枝的外皮连同鹅黄的柳叶使劲往下一抹,成一个小小球形)。在散文《花园》里,他再次提到柳球:“荷花像是清明栽种。我们吃吃螺娜,抹抹柳球……”

北大教授、湖北人废名也提到“打柳球”:“把柳条的青皮撕开,然后连着叶子一直剐到柳树枝头。”

这才应该是“柳球”的正解。

 


相关文章